Mar
01PET-CT检查对肿瘤疾病有什么意义?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 做PET-CT检查有什么作用与意义? 1、鉴别良恶性肿瘤或病变 鉴别肿瘤的良恶性甚为重要,不仅关系到治疗方案,也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如患者肺部有一单个结节,经PET-CT检查,若该结节代谢活性不高,提示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对手术的选择应当慎重;反之,若该结节代谢活性增高,提示恶性可能,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包括手术。 2、疗效评估 由于PET-CT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其功能代谢显像
Feb
25哪些人需要做胃癌筛查?
胃癌已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机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以上。 一、胃癌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 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 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 二、胃癌的高危人群有哪些? 我国胃
Feb
23糖尿病患者不能喝粥、吃水果?很多人都信了……
误区1:糖尿病一定会遗传? 不一定!糖尿病确实有遗传因素,父母有糖尿病,其子女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属于易患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但是,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是有限的,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后天的环境因素。
Feb
17糖尿病逆转真实存在!这四类人希望最大!
以往大家几乎都认为一旦确诊为糖尿病就要伴随终身了,似乎不存在治愈的可能,基本上一辈子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然而,实际上糖尿病是可以逆转的,这不是 " 异想天开 " 更不是 " 天方夜谭 ",却是真真切切存在我们身边。 那么,糖尿病是如何逆转呢,又需要怎样的条件呢? 糖尿病 " 逆转 " 真实存在 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发布了一项糖尿病研究成果:患者通过节食减重,成功逆转了 2 型糖尿病。 《柳叶刀》更是在医学领域里有一锤定音的权威性!同时这项研究的结果分别在 2017 年的世界糖尿病联盟大会以及 2019 年的美国糖尿病协会大会上进行报告,获得了全世界的关注。 在这项试
Feb
17胃肠镜检查,消化道肿瘤筛查的利器
1、 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约占所有肿瘤的60%,其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进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晚期肿瘤无论设备多么先进、医生技术多么精湛,也难有回天之力,而早期发现,可能都不需要外科手术,仅一次内镜下的治疗就能治愈。可见,消化道肿瘤能否得到早诊早治,预后有天壤之别。 “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在过去的30年里,内镜筛查和内镜监测等概念逐渐普及,癌前病变和早癌的检出和治疗极大地帮助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筛查、监测或诊断性结肠镜检查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达10年之久。李兆申院士曾说
Feb
16节后健康第一招 稳住血压别升高
春节长假期间,大家生活重心偏向于走亲访友、欢庆宴饮、外出旅游,遍尝美食,高盐、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过量摄入和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下,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门。近期,市二院高血压门诊就诊量激增,最多时一天就诊量达到50人次,且就诊患者年龄跨度非常大,从16岁到90岁不等。 节后高血压患者增多 自我健康管理要注意 伴随着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各类应酬活动的增加,大鱼大肉、烟酒不离、刷剧熬夜成为一种常态,长假结束后,很多人体重增加了,血压血脂也升高了。心血管内一科副主任医师宗雪梅表示,生活的不节制,作息的不规律,会导致很多慢性病的发生,尤其是被称为“无形杀手”的高血压,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
400-169-9616
业务咨询